“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党建必先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25年1月以来,学校师生深入重庆、山东、河南、四川等省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研究。
此次调查研究工作由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宋明江教授牵头,熊亚兰、伍燕玲、熊茂竹、李明远、漆国香、衣骊帆、周渝杰、王新宇等青年大学生精心准备、系统谋划、协同作战,奔赴山东省、重庆市和四川省等省市广袤的乡村大地,走村串户开展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调研,为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探路寻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研团队通过走访基层干部、群众等方式,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进程中党建工作的实际状况。调研发现,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着资源瓶颈、政策落实偏差、群众参与度不足、党员队伍建设滞后等多重挑战。
重庆市巫溪县凤凰镇双凤村的王主任反映,资源匮乏成为乡村发展的“拦路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短缺使得许多乡村振兴项目难以落地。同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部分政策缺乏实施细则,执行过程中受到地方利益的干扰。在群众参与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村民受传统观念束缚等原因,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员队伍建设对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多地调研发现,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多不足。例如,绵阳市永兴镇党政办公室李主任反映,部分乡村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存在消极懈怠现象。在烟台市福山区臧家庄镇,有群众在访谈中反映,党员能力素质与乡村振兴的需求不匹配,面对新产业、新技术,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难以适应。在群众工作方法上,部分党员沟通技巧欠缺,无法有效凝聚群众力量。此外,部分乡村党组织党员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员队伍的战斗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困境,调研团队与各地党员群众一起积极探索破局之策。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的党员干部创新采用集中学习、送教学习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村民对乡村振兴的认识。面对党员干部的困惑,宋明江教授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激活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整体规划、系统推进,挖掘地域特色资源,强化品牌效应,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要做好“引才、育才、留才”工作,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加强党员培训,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此次跨多省市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深入挖掘了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一些困境,也探寻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重庆工商大学师生纷纷表示,后续将持续关注各地乡村党建发展,总结凝练好调研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有效的对策建议。调研组成员熊亚兰表示:“调研过程虽然辛苦,但我深深感受到广大群众对党组织十分深厚淳朴的感情,许多党员干部眼神里透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各级党组织必将引领乡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广袤乡村必将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闻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师生深入多地调研 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4905934042934820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3082022202c0a8847a000l&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649059340429348204&pid=&source=share